在此次疫情防控中,AI和人工智能概念的运用可谓是“多点开花”。从肺部影响诊断、VR查房,和机器人消毒、测温等医疗场景的应用,到随访人群、巡逻,和智能外呼等社区和火车站场景的运用,机器人这个“人类的好帮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外,武汉市作为疫情防控的中心,市内不少医院都上线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服务”。其中,火神山医院成为了武汉使用很多AI产品的医院,包括肺部影像辅助诊断、合理用药系统等。
在疫情期间,大公司如京东、美团、苏宁、顺丰等派出了自己的无人配送机器人,许多创业公司如智行者、驭势科技等无人车公司也在疫情中发挥了作用。但无人配送作为一项仍待成熟完善的技术和应用,它真的能逐渐取代快递员、外卖员的位置,成为日常生活的新标配吗?如果是,我们还需要再等多久?
2月12日,一架顺丰无人机载着3.3公斤的医疗防疫物资降落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了武汉的首次配送;苏宁5G卧龙无人车也开始加码“无接触配送”。
浮上水面的“宝石”
机器人在场景里面一直都有应用,只不过借着疫情这次机会,机器人被凸显了出来,闪亮登场。自2018年以来,苏宁物流就开始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场景里面摸索各类机器人的应用。
“我们还有一些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是送餐机器人,现在已经在一些餐馆开始使用,基于室内的配送技术我们也有相应的产品正在推进中”,孔旗说,“3月份我们会再继续投入,4月底我们会投入50辆,争取在今年实现投入到接近百辆的水平。“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晓成告诉燃财经,多年前他们已经开始关注工业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领域,从工业机器人领域投资开始,他观察到的是,“工业和民用领域的机器人都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工业机器人国内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初创企业依然如雨后春笋,围绕机器人产业上下游的产业也非常活跃”。
昙花还是机遇?
这次疫情对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催化剂,除了抗击疫情早日回归到正常工作和生活,大家也在思考,有没有机器人或者更智能的方式去代替或辅助人执行一些高危的工作?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来研发药物和疫苗?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技术研究和行业投入,也需要强需求的拉动;以前大家觉得医院来个机器人不一定好使,还会添乱,现在有强需求拉动,如果技术能快速迭代,产品化规模化做好,这些机器人场景和市场就会慢慢出现和成立。”
据IFR(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简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19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服务机器人在2019年销售额增长了32%,达到92亿美元,2018年销量增长了61%,达到271000多台,远高于2017年的168000台,增幅超过100000台。
服务机器人种类多,应用领域广,这导致服务类机器人在所有机器人销售份额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接近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物流系统服务机器人销售量增幅明显,2018年出售了近111000个,比2017年的69000个多出60%,其他如检查和维护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也都有相当亮眼的成绩。
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 来源 / IFR、中国电子学会
具有互联网和2C属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相当于手机市场+汽车市场+第三代互联网市场,是继初代PC互联网、第二代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机器人互联网。
这些今年有增长机会的行业,行业集中度都会提升,强者恒强。这也将促使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很多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的中小机器人企业,由于下游客户经营业绩不好,而将经受生存考验。“机器人行业内,今年大多数企业的销售收入预计会下滑,少数企业的营收会上升,整体行业产值还是收缩。”
更多信息:京东快递机器人